http://www.importnew.com/21388.html
ConcurrentHashMap(简称CHM
)是在Java 1.5作为Hashtable
的替代选择新引入的,是concurrent包的重要成员。在Java 1.5之前,如果想要实现一个可以在多线程和并发的程序中安全使用的Map,只能在HashTable和synchronized Map中选择,因为HashMap并不是线程安全的。但再引入了CHM之后,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。CHM不但是线程安全的,而且比HashTable和synchronizedMap的性能要好。相对于HashTable和synchronizedMap锁住了整个Map,CHM只锁住部分Map。CHM允许并发的读操作,同时通过同步锁在写操作时保持数据完整性。我们已经在Top 5 Java Concurrent Collections from JDK 5 and 6中学习了CHM的基础知识,在这篇博客中我将介绍以下几点:
- CHM在Java中如何实现的
- 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CHM
- 在Java中使用CHM的例子
- CHM的一些重要特性
Java中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
CHM引入了分割,并提供了HashTable支持的所有的功能。在CHM中,支持多线程对Map做读操作,并且不需要任何的blocking。这得益于CHM将Map分割成了不同的部分,在执行更新操作时只锁住一部分。根据默认的并发级别(concurrency level
),Map被分割成16个部分,并且由不同的锁控制。这意味着,同时最多可以有16个写线程操作Map。试想一下,由只能一个线程进入变成同时可由16个写线程同时进入(读线程几乎不受限制),性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。但由于一些更新操作,如put(),remove(),putAll(),clear()只锁住操作的部分,所以在检索操作不能保证返回的是最新的结果。
另一个重要点是在迭代遍历CHM时,keySet返回的iterator是弱一致和fail-safe的,可能不会返回某些最近的改变,并且在遍历过程中,如果已经遍历的数组上的内容变化了,不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oin的异常。
CHM默认的并发级别是16,但可以在创建CHM时通过构造函数改变。毫无疑问,并发级别代表着并发执行更新操作的数目,所以如果只有很少的线程会更新Map,那么建议设置一个低的并发级别。另外,CHM还使用了ReentrantLock来对segments加锁。
Java中ConcurrentHashMap putifAbsent方法的例子
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在元素不存在时插入元素,我们一般会像下面那样写代码
1
2
3
4
5
6
7
|
synchronized (map){ if (map.get(key) == null ){ return map.put(key, value); } else { return map.get(key); } } |
上面这段代码在HashMap和HashTable中是好用的,但在CHM中是有出错的风险的。这是因为CHM在put操作时并没有对整个Map加锁,所以一个线程正在put(k,v)的时候,另一个线程调用get(k)会得到null,这就会造成一个线程put的值会被另一个线程put的值所覆盖。当然,你可以将代码封装到synchronized代码块中,这样虽然线程安全了,但会使你的代码变成了单线程。CHM提供的putIfAbsent(key,value)方法原子性的实现了同样的功能,同时避免了上面的线程竞争的风险。
什么时候使用ConcurrentHashMap
CHM适用于读者数量超过写者时,当写者数量大于等于读者时,CHM的性能是低于Hashtable和synchronized Map的。这是因为当锁住了整个Map时,读操作要等待对同一部分执行写操作的线程结束。CHM适用于做cache,在程序启动时初始化,之后可以被多个请求线程访问。正如Javadoc说明的那样,CHM是HashTable一个很好的替代,但要记住,CHM的比HashTable的同步性稍弱。
总结
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ConcurrentHashMap和什么时候该用ConcurrentHashMap,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CHM的一些关键点。
- CHM允许并发的读和线程安全的更新操作
- 在执行写操作时,CHM只锁住部分的Map
- 并发的更新是通过内部根据并发级别将Map分割成小部分实现的
- 高的并发级别会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浪费,低的并发级别在写线程多时会引起线程间的竞争
- CHM的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
- CHM返回的迭代器是弱一致性,fail-safe并且不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
- CHM不允许null的键值
- 可以使用CHM代替HashTable,但要记住CHM不会锁住整个Map
以上就是Java中CHM的实现和使用场景
http://www.importnew.com/20952.html
Java中ConcurrentHashMap学习
ConcurrentHashMap融合了hashtable和hashmap二者的优势。
hashtable是做了同步的,hashmap未考虑同步。所以hashmap在单线程情况下效率较高。hashtable在的多线程情况下,同步操作能保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。
但是hashtable每次同步执行的时候都要锁住整个结构。看下图:
图左侧清晰的标注出来,lock每次都要锁住整个结构。
ConcurrentHashMap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。
ConcurrentHashMap锁的方式是稍微细粒度的。 ConcurrentHashMap将hash表分为16个桶(默认值),诸如get,put,remove等常用操作只锁当前需要用到的桶。
试想,原来 只能一个线程进入,现在却能同时16个写线程进入(写线程才需要锁定,而读线程几乎不受限制,之后会提到),并发性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ConcurrentHashMap的读取并发,因为在读取的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用到锁定,所以读取操作几乎是完全的并发操作,而写操作锁定的粒度又非常细,比起之前又更加快速(这一点在桶更多时表现得更明显些)。只有在求size等操作时才需要锁定整个表。
而在迭代时,ConcurrentHashMap使用了不同于传统集合的快速失败迭代器的另一种迭代方式,我们称为弱一致迭代器。在这种迭代方式中,当iterator被创建后集合再发生改变就不再是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
下面分析ConcurrentHashMap的源码。主要是分析其中的Segment。因为操作基本上都是在Segment上的。先看Segment内部数据的定义。
从上图可以看出,很重要的一个是table变量。是一个HashEntry的数组。Segment就是把数据存放在这个数组中的。除了这个量,还有诸如loadfactor、modcount等变量。
看segment的get 函数的实现:
加上hashentry的代码:
可以看出,hashentry是一个链表型的数据结构。
在segment的get函数中,通过getFirst函数得到第一个值,然后就是通过这个值的next,一路找到想要的那个对象。如果不空,则返回。如果为空,则可能是其他线程正在修改节点。比如上面说的弱一致迭代器在将指针更改为新值的过程。而之前的 get操作都未进行锁定,根据bernstein条件,读后写或写后读都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,所以这里要对这个e重新上锁再读一遍,以保证得到的是正确值。readValueUnderLock中就是用了lock()进行加锁。
put操作已开始就锁住了整个segment。这是因为修改操作时不能并发的。
同样,remove操作也是如此(类似put,一开始就锁住真个segment)。
但要注意一点区别,中间那个for循环是做什么用的呢?(截图未完全,可以自己找找代码查看一下)。从代码来看,就是将定位之后的所有entry克隆并拼回前面去,但有必要吗?每次删除一个元素就要将那之前的元素克隆一遍?这点其实是由entry的不变性来决定的,仔细观察entry定义,发现除了value,其他 所有属性都是用final来修饰的,这意味着在第一次设置了next域之后便不能再改变它,取而代之的是将它之前的节点全都克隆一次。至于entry为什么要设置为不变性,这跟不变性的访问不需要同步从而节省时间有关。